“8·11”汇改五周年,我们距离清洁浮动还有多远?
距离2015年“8·11”汇改已经五年,当前人民币汇率已基本实现双向波动,但仍未完全实现清洁浮动的终极汇改目标。站在五周年的时点上,我们需要思考下一步汇改时机是否已经临近?现阶段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中国又应该选择怎样的汇率政策?在通往自由浮动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8月8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召开主题为“外部环境与汇率政策”的内部课题评审会暨“双周圆桌”讨论会。此次评审的CF40内部课题为《外部环境恶化条件下的汇率政策选择及外汇衍生品市场建设》,课题主持人为CF40特邀成员、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执行董事金中夏,课题组成员包括CF40青年论坛会员、IMF中国执董办顾问赵岳,IMF经济学家王浩斌。
课题组指出,为应对国际市场种种挑战,选择灵活的汇率制度、建设相关外汇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经之路。越是面临外部冲击的关键时刻,越是有必要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人民币走向清洁浮动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在人民币实现清洁浮动的道路上,要避免持续大规模地干预汇率,因为这不仅会产生直接代价,也会付出不必要的宏观经济代价,包括对物价、实际利率及资产价格的影响。此外,外汇干预也无法遏制资本外流。中国1994、2005、2015年三次汇率政策调整都说明均衡汇率不能主观判断,需由市场决定。
去年,关于人民币汇率能否“破7”引发学界广泛讨论。课题组指出,应克服“汇率超调恐惧症”。汇率超调是寻找均衡汇率的必经之路。渐进升值或贬值的做法并不能防止超调,反而可能因升值或贬值预期的持续存在而吸引大规模的无风险套利,从而引起更大规模的超调。汇率越是能够日常不断试错,越有可能避免一次性大的试错。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央行总体上大大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汇率虽有所贬值,但我国的资本流出在所有新兴市场国家中是最少的,外汇管制的压力也比2015年时小。
汇率的浮动总会带来一些难以估量的风险,课题组指出,应该用市场化方式管理汇率浮动的相关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而外汇衍生品市场也正是我国走向浮动汇率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短板。审慎监管对于确保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以行政主导的实需原则应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的风险管理原则。
在人民币可以自由浮动、完善外汇远期和建立期货市场、管住货币总量和外债总量的基础上,我国资本市场可以逐步扩大开放。债券市场开放方面,应从多方面打破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股票市场开放方面,应借助国际市场指数投资者、沪深股通、QFII和RQFII等渠道吸引外资投入二级市场,把二级市场外资的占有率提高到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还应尽快开放国际板,吸引发达国家的优质公司和新兴市场高增长型企业在华上市,形成国际蓝筹板块和新兴市场增长板块。
以下内容为课题报告简版。
文 | 金中夏 赵岳 王浩斌
外汇市场干预的代价
成功走向浮动汇率要求
良好的货币与财政纪律作为基础
用市场化方式管理汇率浮动的相关风险
——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
浮动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